显示更新内容

虽然喝的时候没啥感觉,但小酌两杯的效果多少还是有的。比如昨晚睡得要格外沉一些。

显示全部对话

答辩终于有新通知了,分到的这一组都是温柔老师。答辩群是老师让我建的。果然美女对我是特别的(哔)。

学校有人调鸡尾酒,我们宿舍买了四杯不同口味的,结果喝出来都是可乐雪碧味,一点上头的感觉都没有。虽然有个室友已经红透了。

食堂的椅子撤走了一半,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坐着。整齐而又胆寒。

做梦梦到一部电视剧,似乎之前也在我的梦里出现过。名字叫《南海系传》,南海是一个小镇,男女主在一辆公交车,这个小镇他们不认识也没来过,公交车上的其他人都在沉睡。女主通过观察发现,公交车外的环境和景色不是今年的,而是很多年前,据此推断他们通过公交车穿越到了过去。电视剧好像是想写通过穿越来拯救小镇。醒来后还记得名字,便去搜了搜,意料之中地没有相关信息。

学校送了流量后我开始疯狂缓存视频,存着存着iPad内存告急,不得已删了好些陈年旧频。总是在不断地筛选和取舍。

离开家乡以后,开始学习家乡麻将并打到上头。

某些时候会特别想看一些极其类型化(当然是我喜欢的类型)但之前又没看过的网文。某种程度算得上是我的安慰物。无论长大以后看了多少严肃文学滋养自身,真正想放松的时候还是想看那些连在网文里也算不上质量高的小说。

让我妈对我的态度从“孩子还是要生一个的,早一点生,我帮你带”到“你享受自己的人生就好”再到“孩子够多了(指我姐的两个儿子),你别生了”,我付出了长期且巨大的努力。

看完了《傲骨之战》第一季,这才是真的大女主剧。喜欢Lucca和Marisa。虽然很爽但还是想向里面的女人大喊:不要过度自省!你们都值得。

买的科迪一次比一次贵了。
科迪,你还能保住在我这性价比之王的称号吗?

五一的时候室友带我做一个五分钟练胳膊的训练,第一次做的时候到第二个动作就开始哀嚎,但尚能坚持到最后,虽然结束以后无比酸痛。第二天做的时候就感觉好些了,甚至做了两组。连做了几天,慢慢地感觉越来越能坚持。这两天都没做,刚去和室友做了一组,发现完全没感觉了,到最后一两个动作才能感觉到一点点酸。

这就是变强壮的感觉吗?

换手机以后发现配的充电线是USB-C而不是USB,且苹果已经不再赠送电源适配器,于是只好自己买了一个20W的,充电确实很快。只是看兼容设备的时候发现,我原来的8p可以充,我的AirPods2可以充,但平板从第七代开始支持。

我对iPad型号的记忆一直靠年份,打开一看,才发现我的iPad刚刚好是第六代。我寻思着,充应该也没事吧?为了安全我还是百度了一下,发现第六代并不支持快充,如果硬充可能会电池鼓包,遂放弃。

于是我的iPad继续用着5W的充电器缓慢充电中。

一口气看完了《倦怠社会》,以为是系统性的论述,没想到是由几篇文章组成。文章与文章之间、文章内部的重复有些过多,一篇文章内也会出现不断的反复,不知道是我水平不够看不出潜在的脉络,还是本身写作的思路就是如此。当然,核心观点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只是这样一通看下来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总觉得遗憾。

我们生活在一个独特的历史阶段,自由本身产生了束缚。规训社会的“应当”产生了种种规定和禁令,与之相比,自由的“能够”甚至带来了更多的束缚。“应当”尚且存在界限,“能够”,却没有边界,它是开放的、没有上限。因此,“能够”导致的约束是无尽无际的。我们也便处于一个矛盾的境况。自由原本是约束的对立面,意指免除束缚。自由曾作为约束的反面,如今却导致了束缚。

完成某项任务的感觉并没有被有意地“屏蔽”,而是从未产生过这种大功告成的感觉。自恋的主体并非不渴望终结,而是无法抵达终点。效绩强迫症促使他不断地提升效能。因此永远无法达到获得奖赏的休止点。他永远生活在负罪感和匮乏感之中。由于他同自身竞争,不断试图超越自己,直到最终崩溃毁灭。他苦于精神瘫痪——过劳症——的折磨,功绩主体努力实现自我,直至死亡。自我实现和自我毁灭在这里合而为一。

现代晚期的功绩主体不再臣服于任何义务。他的信条不再是顺从、法规和履行义务,而是自由和自愿。他工作的首要目的在于获得乐趣。他并非遵从他人的指令行事,而是更多地听命于自己。他成了自身的雇主,从而摆脱了负面的、发号施令的他者。这种脱离他者的自由却并非一种单纯的释放和解脱。自由的辩证法不幸地将其自身转化为强制和束缚。

在这一普遍加速和过度活跃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忘却了愤怒(Wut)。愤怒拥有一种特殊的时间属性,与普遍加速和过度活跃无法相容。后者不允许存在时间距离,未来被压缩成延长的当下。此外,它还缺少否定性,只有否定性才能形成投向他者的目光。与之相反,愤怒对当下提出质疑。它以当下的间歇和中断为前提。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生气(Ärger)。普遍的涣散是当下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无法提供愤怒所需的能量和专注。愤怒是一种能力,它能够中断一种状态,从而开始一个新的状态。如今,愤怒越来越让位于生气或不快,后两者却没有能力引发决定性的改变。……害怕往往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与之相反,恐惧则是一种存在状态(das Sein als solche)。它包含、动摇了整个存在。与之相似,愤怒也并不针对某一单独的事件。它否定的是整体,也因此形成了它的否定性能量。愤怒展示了一种例外状态。世界的积极化发展导致例外状态日益稀少。阿甘本忽略了这种不断增长的积极性,与他的诊断恰恰相反,例外状态同常态的界限日益模糊,如今社会的普遍积极性吸纳了所有特例。因此,正常状态变得绝对化。

人类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包括哲学思想,都归功于我们拥有深刻、专一的注意力。只有在允许深度注意力的环境中,才能产生文化。这种深度注意力却日益边缘化,让位于另一种注意力——超注意力(Hyperaufmerksamkeit)。这种涣散的注意力体现为不断地在多个任务、信息来源和工作程序之间转换焦点。由于这种注意力不能容忍一丝无聊,因此它也绝不接受一种深度无聊,而这种深度无聊恰恰对于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瓦尔特·本雅明把这种深度无聊称作“梦之飞鸟,孵化经验之蛋”[插图]。如果说,睡眠是身体放松的最高形式,那么深度无聊则是精神放松的终极状态。一味的忙碌不会产生新事物。它只会重复或加速业已存在的事物。

作为一种时间和注意力的管理技术——多工作业(Multitasking),并不代表文明的进步。多工作业不是人类新掌握的技能,以便适应现代晚期信息社会的需求。更确切地说,它代表了一种倒退。当动物身处野外捕猎区时,普遍存在多任务处理。这种注意力的管理技术是荒野求生的必备技能。

*
有被内涵到。早几年一直自豪于自己多任务同时处理的能力,但事实证明,那些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搭一个确关紧要的事,无关紧要的东西到底进脑子了多少,不重要,也没人关心。随着年纪增长,遇到的棘手事越来越多,终于肯承认自己只能专心做一件事,还是不要在几件事里来回切换得好。不说别的,现在在iPad看视频的时候玩手机,都不得不暂停或者退回去一点。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