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806年黑格尔在耶拿城遥望拿破仑的那句「历史在此刻终结」呐喊预示着人类在精神世界终于彻底自由,也彻底迷失。束缚我们意志的——同时赋予我们先验价值的——「上帝」彻底死去。
那么当原子弹在广岛爆开的瞬间,6000多度的高温把一切化为灰烬的刹那,自毁已不再是难题,人类已经可以轻易毁灭地球与我们自己了。技术成为人类控制自然、最后又返回来控制自身的支配性力量。
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科技的膜拜与恐惧达到了高潮。在生物技术还未真正起步的50年代,海德格尔就断言,未来最危险的技术不是原子弹,而是「造人」的生物物理学,人类马上要开始通过技术加工自己了。
@uno 挺好奇人与人之间如此强烈的仇恨是如何产生的。怨恨、愤怒、嫉妒或还有什么?以及互联网作为一种虚拟空间是如何将这种情感放大的?
@liarsliar 没有,正如菲利普·迪克小说故事的色调一样,他的人生也极其灰暗,他感情生活接连失败,深陷债务危机、药物依赖和神经分裂,直到最后心脏衰竭去世,他都没有给予任何明确的回答。
现在距离他逝世已经近40年了,然而这个世界的问题只增未减。
@liarsliar 哈哈是的,这些问题是菲利普·K·迪克替我们问的。
@liarsliar 我是一个人,还是机器?我是一种意识,还是真实存在的?我是被选择的对象,还是做出选择的主体?
@liarsliar 哈哈,事实上科幻一开始就主打恐怖惊悚,比如《弗兰肯斯坦》——对于科技时代的恐惧和对现实的质疑。
大家买的不是屎,大家买的都是外边那一层精致的包装。随着屎变大变多,销售运营团队需要更多的材料来包装它,甚至让它看起来更加精致。但总有一天,包装会用完,屎会露馅不是吗?
现代婚姻本质是私有产权和抚养权的问题。本就与情感无关,结婚和离婚都与情感无关。期待早日婚姻制度灭亡,这样很多人也不用继续自己骗自己了。
@tree 「众人皆醉我独醒」本身是积极的,不需要回避。但问题在于「醒来」之后怎么办?就像《黑客帝国》里Neo醒来之后才开始面对的真正的挑战。
这是人类的现代性难题:当你是绝对自由,完全掌控命运,且没有任何预设身份的时候,你该如何自我实现?你该如何规划自己有限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清醒、自由和选择都是积极的——我们往往越清醒却越痛苦,越自由却越迷茫,选择越多却越恐惧。
@ID1850101627 70后作家在10年之后活跃的很多,比如阿乙、路内、葛亮等等。80后很多都是10年之后才开始写书的,比如东北文学代表——班宇和双雪涛。
看到这段历史我真不敢相信,当年这样爹能有如今这样的儿子。
@angiezhang #莫谈国事
从现有党内公开资料看来,在邓的时代,习仲勋就是自由派进步派,而薄一波是坚定的保守派。
但众所周知,你只要是在这个特殊的权力的结构内生存,无论自由进步,还是集权保守,本质上都是要当土皇帝。
@[email protected]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吃枣药丸。
@lgE 「4.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跨平台)重新注册。」
这难道就是「一朝被封,终生退网」吗?
厉害了我的国。
@[email protected] 吃苦本身毫无意义,这就像「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扯淡,成为人上人需要技巧、能力、资源、野心,而不是吃苦。同理,只有成功是成功之母。
但对于真正居于金字塔顶端的人而言,被统治者能不能成为人上人不重要(甚至不希望更多的人成功),反而能不能吃苦很重要。
@ulva69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个年代大多数左翼作家都是为了「红色理想」而写作,而萧红是少有的从「写作」这件事本身出发,自觉或不自觉的触碰到了左翼文化。她不是在呐喊,也不是盛赞,更不是虚伪旁观。她是真诚的,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仅仅这两点就是那个时代许多作家所无可比拟的。
在文学面前,格局有个屌用?
@ulva69 笑死。文化建构的畸形产物,不光解决不了,能不反弹就不错了。这种矛盾还是就留给赛博朋克解决吧,以后人人安装体外子宫,男女再无性征差异,性别身份问题一扫而空,婚姻制度也随之瓦解,完美,美丽的新世界。
而勾勒历史的恢弘的手臂,总是懒得去指认那些漆黑的旷野和无人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