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更新内容

这不是女的本身想不想性交的问题,这是趁人之危下作到极点的贱畜行径,他可以卖物资、对方没钱可以赊账,他让一个没饭吃的人和他性交换物资,他怎么不去死啊?

不要跟我提大局观这个东西,我究竟要让渡多少、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满足你语境下那个不存在的集体利益?

看一篇文章说警惕“躺平”“共存”语言陷阱。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的防疫政策属于躺平。

“我们注定与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共存,老鼠、HIV、流感病毒、结核菌、幽门螺杆菌、疟疾、坏人与蠢人。但是,从来不会有人提倡与它们“共存”。共存暗示了一种安之若素的态度,但实际上,这并不会发生,相反,我们会在生活中,持续的与新冠病毒做斗争——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等等。所以,共存也是一个语言陷阱,刺激出潜意识中的反感。”

mp.weixin.qq.com/s/3c0Mp2nhqss

听了一会儿K宝的课,又理清了很多概念。
左=自由主义=强调平等;右=保守主义=强调秩序。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追求平等。

爱国主义也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君主爱国主义,乡土爱国主义,政党爱国主义,民族爱国主义。

新教和加尔文派倡导的是将宗教进行资本主义的世俗化,鼓励教众参与资本主义的赚钱事业。而这种宗教本身是与追求平等相悖的,比如不同的教会本身就有明显的阶级差异。这样的宗教也影响到美国南方对于奴隶制的坚持,和今天的保守主义甚至走向极右。

关于这一点,看看川普可以更好理解。

最不平等的制度就是奴隶制。法西斯仇恨屠杀犹太人也是基于不平等。

越来越明白,只有坚持平等和民主才可能捍卫和平。不平等可能导致像战争一样恐怖悲惨的后果。如果你认为人和人是平等的,就不可能认为一群人压迫或者杀死另一群人是正当的。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热爱和平,相信平等,捍卫民主。

刚刚性少数平权法律进程讲座上,有人问日本的教授,推动性少数平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教授答:成熟的民主,独立的司法,健全的公民社会
俺:好的,我们一个都没有。 :kan:

:fox_ace: 国际无性恋日快乐! :fox_ace:
今天(4月6日)是第二个国际无性恋日(International Asexuality Day),国际无性恋日创立于2021年,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对无性恋的认识,其节日主题为Advocacy倡导,Celebration庆祝,Education教育,Solidarity团结。祝无性恋朋友们节日快乐! :blobcatace: :blobcatace: :blobcatace:

罗刹在乌克兰布查屠杀平民后,五常里就不该有俄罗斯一席之地了,人同此心,泽连斯基联合国演讲:
「不要把否决权变成杀人权。」

share.api.weibo.cn/share/29554

显示全部对话

那些对结婚女性生育女性的苦难不仅不同情,而且冷嘲热讽的人……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上野老师的话吧。

“女性主义绝不是女人像男人一样行动,或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

“请不要将你们所获得的优越环境和能力,用来贬低那些没有你们那么幸运的人,而是用来帮助这群人。”上野千鹤子,平成三十一年东京大学本科入学典礼演讲

对下跪哭求孩子还是被带走的母亲说“贱民下跪没有用,要拿起刀拼命,对铁拳存有天真妄想”,跟对家暴受害者说“宁见法官,不见法医,懦弱活该被打”是同一性质的建议。我能理解为什么这么说,但这样对待受害者很糟糕。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围观的看客,或者维权姿势指导师。倘若受害者无力反抗或者出声,那么我们可以发声,而不是在干岸上指点完就了事……自助互助不是靠单纯要求被伤害的人反击庞然大物实现的啊……

在猫狗不重要的地方,普通人也没那么重要。在同性恋被歧视的地方,女性的生存空间也会非常有限。这些逻辑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并不是多杀两只猫狗人的日子就会更好过了,而是相反。

用别人来“解决生理需要”真的很恶心了。这是错误反动的性观念。

《玫瑰少年》被改编这件事真的令我很痛苦。
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揭示了这个地方最令人恶心最令人绝望最令人痛恨的一种机制。
那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事物的内里动机和内在逻辑统统改造成自己所需要的,却又留着那层美丽的壳子用来欺骗人们,让人们觉得,这美丽就是腐烂内里自然结出来的结果,以外表去倒推原因,自然证明了内里也是美丽的。
《玫瑰少年》的词曲美丽吗,感染力强吗,他们偷窃了这份感染力,把它改成了自己的话语,用这份感染力去感染本来可以被它本来的真实感染和打动的人。
就像大街小巷张贴的那几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不是好词吗?但是它们所属的话语体系和它们真正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多么可怕的深渊般的事实割裂?
窃国者诸侯,权力把一切它能够触及的美好事物都用来驯化和改造成有益于自己的事,用的是本来非常珍贵的,能够解构权利主体的真实的美丽。歌者被驯化了,歌曲被改编了,名字被抹去了。
抵抗就这样令人恐惧地扭曲成歌颂。这是什么?这是示威和招安。

打击教培,打击互联网,打击媒体,打击流量,限制高中名额,本质上都是为了打击体制外的新兴中产阶层。因为不管可不可控,能吃饱饭的年轻的中产永远是最先觉醒的一代,古今中外。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民运潮之后,更加严防死守。
要么联合资本把年轻人困在马斯特需求的底层,所有的时间精力为基本需求所消耗。要么把年轻人赶到体制内,学好文武艺卖与王家。
用经济和就业换权力的稳固对其而言也确实无足轻重,这一代出生在沸水里青蛙即使铁拳砸到头顶,砸到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能红心一片,我就在B站上见过一边诉苦一边坚决拥护教培行业改革的失业教师。
你以为的加速不过是他死前不惜代价的狂欢罢了。

我关了半个月了,俄罗斯乌克兰打仗一个多月了,知道那个女人两个月了,2022过去三个月了。

请tl各位洗耳朵
蔡依林/五月天《玫瑰少年(合唱版|Live)》c.y.qq.com/base/fcgi-bin/u?__= @QQ音乐

我爸六十多岁了,很少翻墙,虽然我给他装好了 VPN。他跟我说,他就看墙内的信息,然后定期跟我对对信息源的差别。他觉得这事挺有意思。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发现他根本就和我没有信息差,他每次都谦虚地说「我们这只能看到被筛选过的新闻,可能不了解情况,你还有了解更多情况吗?」其实我并没有了解到更多情况。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了很充分的信息。我现在推测,正是因为他习惯性假设自己看到的东西不靠谱,所以他会拼命拐歪抹角、刨根稳定地挖掘信息,并且用大脑充分处理看到的信息,实现去伪存真。相反,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全部信息,或者总是觉得别人接受到的信息肯定是残缺的,总之是认定自己的信息优越性,就容易形成一种认知惰性。实际上,这种信息优越性绝大部分人并不具有,但是认知惰性却非常普及。

我觉得我们墙国人真的需要看一些西方儿童科普读物,狠狠补充一下基本常识顺便调整认知。而且欧美对于情绪管理和心理学这块的入门读物也很多,不用刻意去找专业书籍,简单读个一两本就能有不小的收获。

一忙起来话就少了,一闲下来就开始各种感悟,也有时间看书了,这段时间整体情绪还偏稳定,记得前段时间看见一句话,要建立好自己的保护罩,与这个世界和他人不能没有边界,建立边界就是在保护自己,减少时时与他人的共情,特别是很敏感的人

这两天看一些网友提到梦六。我没有见过她,之前在网上聊得很开心,算是海内存知己。那段时间她被网暴,说自己去喝茶了,然后突然消声,我们这些熟悉的网友,包括有她微信的人,都无法再联系上她。当时我们私下里交流,以为她受监控,不便说话。直到大半年后,看到判决书流出,才知道她当时坐牢了。晴天霹雳。再之后,直到今天,我始终未能联系到她,发微信给她的朋友也没得到回复。这是一个因为疫情而失散的网友。

显示更早内容
雾海

雾海是一个开放且不限制讨论主题的非营利性中文社区,名字来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画家 Friedrich 的画作《雾海上的旅人》。生活总是在雾海中吞吐不定,不管怎么艰辛,他还是站在了这里!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